據美國CNBC報道,新加坡最新的財政計劃包括30億美元新建樟宜機場第五航站樓(第四航站樓還未完工),不過是否能吸引足夠多的旅客,尚不清楚。
“樟宜機場目前的成功和成功完成擴建并不能保證新的容量被利用,”全球航空運輸分析師格雷厄姆皮克特(Graham Pickett)在郵件中說。
這不是一個適度擴張。新的第五航站樓,目標在10年內完工,規模將是一號、二號和三號航站樓的總和,占地超過100萬平方米。新增的機場建設開支將進一步增加新加坡政府的財政赤字,本財年將增加至66.7億新加坡元(53.6億美元),而上一財年僅為1億新加坡元。
據一年前新加坡交通部長呂德耀(Lui Tuck Yew)的發言,新加坡對樟宜機場的旅客增長預測是未來每年達到4-6%
但是,這樣的交通量的增長并非一定能實現。2014年,新加坡國際旅客到達人次下降了3.1個百分點到1500萬,是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下跌,
在去年8月的研究中,馬來西亞銀行分析師 Derrick Heng指出,由于該區域的航空公司要應對運力過剩,樟宜機場的航班數量擴張得比旅客吞吐量快,他認為這將導致航空公司縮減他們的運力。
去年在一個有爭議的福布斯專欄上,機場擴張也被經濟學家杰西·科倫坡挑出來說,他稱樟宜機場的設施—包括蝴蝶花園和兒童游樂區,是一個新加坡經濟走向“冰島”式崩潰的跡象。
不過,也許擴張至少部分旨在保持住樟宜機場的排名地位,這座機場在多種調查中多次榮獲全球最佳。
IHS簡氏機場評論的編輯本·沃格爾(Ben Vogel)在郵件中稱,超過需求提前建設是一種試圖“保持領先曲線”的努力。
他指出,東南亞的其他樞紐機場,比如曼谷和雅加達正在承受無法處理增長的旅客量的痛苦。
未能預見增長和乘客的需求是“最糟糕機場”調查中的明顯問題。在美國,紐約拉瓜迪亞機場去年一度在“睡在機場”網上登上最差榜單,被稱“破舊”,美國副總統拜登把它比作“第三世界國家”。
沃格爾稱,“新加坡正在采取明顯的行動來避免這樣的命運。”
不過樟宜機場的擴張不僅是關于乘客舒適度或者避免入境處排長隊那么簡單。
“新加坡非常重視機場,”全球市場顧問(Global Market Advisors)公司的合伙人Jonathan Galaviz說。
這條生命線現在面對了更多的競爭,特別是來自中東的,Jonathan Galaviz認為新加坡升級機場運力是別無選擇。
2013年,樟宜機場遭受了雙重打擊。澳洲航空將它的歐洲中轉樞紐從新加坡轉移到了迪拜,而亞洲航空關閉了新加坡基地,轉回馬來西亞。
Galaviz稱,“理論上,機場的容量越大,新加坡成為新加坡航空之外的大型航企的樞紐的可能性越大。”
不過其他機場也在走這條路,德勤的Pickett提到了長沙(樓盤)和中東地區的新樞紐,還有中國2027年之前計劃新建100個新機場。“在香港、迪拜、阿布扎比、伊斯坦堡和卡塔爾的大型機場2030年之前都在進行顯著的擴張,”他指出,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Al Maktoum International Airport)有潛力在2027年之前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場。
Galaviz說,“新加坡除了升級機場容量應對競爭之外別無選擇。”